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困惑,这个时代也不例外,快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物质欲望的追逐,极速流动的信息让人在眼花缭乱中陷入空虚,不断出现的成功偶像又催促人跑步成为一个世俗的"成功者"。这世界每一天都变的比昨天多姿多彩,但春色如许,并未驱散后现代世界所迎来的一个又一个挑战。不过,历史的峰回路转中,总有一代人能够接续传统、坚守信仰、承担重任。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正慢慢走到台前,脚步沉稳谦和,抑或张扬个性。我们认为,成功,往往不是因为超越别人,而是由于战胜自我。我们追求生命的饱满,追求精神的丰盈,我们有自己的价值砝码,并愿意为微小的理想而行动。"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我们这群人和任何一代人都不同,虽然年轻,但是却充满力量。世道浮沉、革故鼎新之际,年轻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个国家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正因此,这个国家充满希望。

石嫣:生活应有多种选择

石嫣

博士 新农夫

在接到大洋彼岸的一通电话之后,她便从此开始了社区支持农业之路。读书期间即投身农业,并创办 "小毛驴"农园。几年来,石嫣和她的"小毛驴"农场备受关注,她也被媒体称为"乡下种菜的女博士"。社会更愿意把"女博士种地"解读成为理想而奋斗的案例,但在石嫣看来,这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

被一通电话改变的生活轨迹

自小在市区长大的石嫣,硕士之前对农村几乎没什么概念。从本科到硕士阶段,石嫣去了一些机关单位或企业实习,但她并不喜欢这种每天呆在办公大楼里的生活。因为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在每一次填写职业选择表格的时候,她都会填其他,直到后来开始真正深入接触农业,石嫣才觉得那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一个事业方向。

"与农村接触很少,也没干过农活。很少去农村,估计一年或者几年有机会去一次"。读硕士后,随着调研的增多,每个月可能一两周时间在农村,石嫣体会到在农村的不同感觉,"很多很新鲜的东西,非常有意思。那个时候就开始对乡村产生浓厚兴趣。"

然而真正改变了石嫣职业轨迹的,是来自美国的一通电话。一位刚从美国访问回来的河北农业大学老师给石嫣导师打来电话,恰巧导师不在,她接到电话,对方在电话上谈到美国社区支持农业的一次学习机会。当时石嫣正好希望有机会把自己从一个环境中解脱出来,给自己多一些对未来的思考空间,于是她欣然接受这次机会,去往美国体验农场生活。

石嫣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这次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的学习促其开始投身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第五个月左右,就开始考虑回来做些什么,怎么把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与中国一些经验有所结合"。后来,她被称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

这次学习机会让石嫣一直思考将这种模式和国内情况合理结合的途径。石嫣话不多,语速慢,声音低,只有在谈起与农业有关的内容,才会侃侃而谈,从欧美的"社区支持农业"到日本大地协会,从土地污染到农民组织化,从农业生产到市场营销……

她爱读书,却又不愿做"死"学问,最终选择了"小毛驴"农场,决定在北京做新农夫。2009年,在导师温铁军的支持下,石嫣在位于北京凤凰岭脚下的"小毛驴"农场开辟20亩地实践"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项目;她是"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创始者和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

退居田园,感受多元化的乡村

出生并成长于保定市一个工人家庭的石嫣,在小的时候对农村接触很少,对农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和印象。直到到了美国农场进行实习,她才对农村生活有了真实而鲜活的体验。

石嫣对农村在未来的发展和形象改变有很积极的期许。她觉得,现在的中国人对农民形象有一种非常刻板的印象,觉得农民一定是非常艰苦的生活。其实,农村呼吸的是清新空气和干净水,居住环境也没有这么多钢筋、混凝土,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并没有减少与外界的沟通。

她认为农村生活在未来应该会成为一种追求,现在欧盟60%的农民是兼业,或者收入相对高的人,一般生活在郊区,未来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定会与现在有所不同。

从自身来说,石嫣认为这种可以一边耕种一边读书的生活,即"耕读传家"十分美好。人既可以和自然接触,又能读书,实际的食粮是自己耕作出来的健康食物,精神食粮是从书中获得的,意义非常。

硕士之后,她便开始萌生"退居田园"的想法。那时她每个月都有一两周时间在农村,觉得在农村有不同的感觉,有很多很新鲜的东西。石嫣认为乡村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一个体现,不同的语言、建筑等等。比如从保定到石家庄,再到湖南的某个城市,猛一进去会觉得没有很大区别,这些地方的乡村也都在同质化过程中,但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每一座村庄都具有丰富的自身文化。

一个村庄文化的多元,语言的丰富,构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如果把村子封闭起来,一个人不会觉得生活有任何改变,自身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

逃离城市,做自由的"农民"

身在乡村,石嫣却并不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是"新农夫"——希望重新回到乡村的知识青年。

在石嫣看来,农村并不是不具有和城市相对应的竞争性,而是教育和医疗两大公共服务比较缺失,如果乡村能够提供和城市相同教育和医疗,农民不一定会选择城市。

石嫣认为,对自己而言,农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为可取,第一,她讨厌每天呆在大楼,挤在狭窄空间,忍受各种汽车尾气,"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煎熬,在农村倒是一种顺其自然,很正常的生活"。第二,她追求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甚至担心公交车上的不停播放的减肥广告会影响独立思考,"如果把自由作为一种追求的话,城市生活的自由度,远远比不上农场工作状态下的生活"。

博士毕业后的石嫣没有找其他工作,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现今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在工作和事业间选择的矛盾,然而石嫣并没有在这两者之间产生过困惑。

她严格区分事业和工作,"工作可能只是维持生计,但事业有多种方式去实现。我的事业大方向就是社区支持农业和生态农业。"

做这样的选择并没有给石嫣带来很大压力。她已婚,但并没有像多数青年一样感受到房子非买不可的巨大压力。追根究底,她并不把买房看作压力,不去想它,也就不会成为压力。相反,石嫣给自己的欲望做减法。

回到生活原点,追寻心中桃花源

"回到一切生活的原点"是石嫣的生活哲学。她坦言自己是幸运的,"在还没有面对矛盾的时候就已经跳出矛盾。我博士期间边读书边做农场,所以也没有感觉一定要放弃某一种东西。"

石嫣的"小毛驴"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的客人,而她工作的大部分就是给各地来的人讲"小毛驴"模式是怎么回事。但她则觉得别的工作比每天要说话的工作可能更好。石嫣透露,也许会放弃现在的"小毛驴"农场,在社区支持农业方面做新的探索。比如帮助小农户去做他们所不能的工作,和消费者对接等等。

对于这样一个大的生活转变,石嫣并不担心。她认为自己通过几年的锻炼,也应该跳出原来项目本身,再去做一个新的创新,这可能比再去进一步扩大"小毛驴"农场更有意义。她望在北京先找一个村庄,由农民自己种地,家庭经营,由自己的团队和农民一起工作,按照一种比较生态的方式耕种,帮他们和市场建立联系。

事业有成,石嫣却并不希望农场的员工将自己当做偶像看待。另外对于因她慕名而来的人,她并不希望他们是因她而来。在她的认识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和见解。

石嫣并不太喜欢别人把自己当做理想努力奋斗的榜样,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活轨迹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选择,比如自己,希望自己选择的生活环境尽可能接触自然,而农村正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在那里,人和人和谐,人和自然和谐,大家没有相互的不信任。

这是石嫣的选择,也是她脑海中的桃花源。面对自然,永远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多读书,多接触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合作。这样的石嫣,看上去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并未否认这一点,相反,她觉得社会不应该把理想主义者看成贬义。

后记:

石嫣反对自己的经历被解读成为理想而奋斗,她只认为,这是自己的选择。也更希望人们看到不同的生活选择。因为"这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在选择的背后,是她扎实且丰厚的知识背景,与之相关的价值观,以及人生中的一些偶然。

加载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中国三明治 国家天文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