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

       当我们在谈论互联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十多年前,消费互联网将数以亿计的人联系起来,在中国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和数万亿元的消费产值。如今,互联网已经进入我们的医院、机场、厂房和电站…展望未来,当互联网进一步渗透各大产业,将人、机器和大数据有机整合起来,又将发挥出怎样的乘数效应?据GE预测,到2020年,将有500亿台设备连接上网。机器将变为一台飞行的计算机,而在开放的工业云平台上,每家企业都能编写自己的应用,每1%的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意义可能价值数十亿美元。就像蝴蝶扇动着翅膀,工业世界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将推动世界加速前进。我们期待,在这一列开往工业互联网的列车上,企业和消费者都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工业互联网
纪录片《工业互联网》主题沙龙:工业互联·生态融合

背景介绍

两场主题沙龙围绕此前由凤凰网携手通用电气(GE)共同推出的纪录片《工业互联网时代》,并就工业制造智能化和智慧航空产业两大话题开展主题讨论业。

工业互联网
  • 《无所不在的工业互联网》
    预告大片抢先看

  • 《千里之外的关爱》
    大片热播中

  • 《3万英尺上的智慧飞行》
    大片热播

  • 《中国智造的现在将来时》
    大片热播

  • 《被我们忽略的1%》
    大片热播

中国制造“谋变”
工业互联网生态落地

奥迪佛山工厂的机器人数量超过800台、自动化率超过70%、6条主焊线均为100%全自动生产线、冲压车间实现80%自动化、激 光钎焊、等离子钎焊…[更多]

飞机的“智能手环”
工业互联网步入高空

尽管对几乎每个乘客来说,机长舱内的各种精密仪器素来神秘莫测,但这已经成为业内通识:大数据正在成为护航飞行安全有力的臂膀…[更多]

能源魔法的中国探索
工业互联网接通电厂

南京往南探至海岸线,一些出现在堂吉诃德世界里的风车正鼓动着猎猎声响——路人并不知道这些看似恒久的“巨人”也在 演绎着智能旋风…[更多]

云端医疗走进现实
工业互联网颠覆医院

医疗机构正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名为工业互联网的革命:医院的挂号台、验血室、放射科、手术室、药房正逐步连上网络, 让数据在统一平台上共享…[更多]

工业互联网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先进制造

中国制造“谋变” 工业互联网生态落地

先进制造

工业互联网正从概念到现实,建立了观念与行为的新秩序,悄悄地改变着中国制造行业。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姗姗来迟。

随着近半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全球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诸多敏锐的市场人士已经发现,中国大趋势隐现:以“APP创业”为主的 互联网投资热潮会回归理性,以“鼓励创业”为中心的政府经济思维会加以调整,以“政策牛市”为卖点的金融改革会有所变化。

实业,回归中国;制造,回归中国。在某外资知名企业中国区首席代表吕辰培看来,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从未如此急迫过。从工科男转型创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的他,发现中国 已经进入一个“拉一伙人、做几张图、改一改外形”就宣称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浮夸时代。

但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数据,却是最真实的改革动力和指标。2015年8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再度下跌,较7月份初值下降1.1个百分点至47.1%,已经连续两个 月下滑,并且创下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制造业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作为互联网战略必须依托的智能手机产业,中国厂商虽然你争我夺十分热闹,却普遍沦为拼零件拼参数的采购商而已。重点技术部件,全部控制在国际几大生产巨头之手。

比如,一部智能手机内部,就需要集成定位、加速、重力、温控、测光、指纹等若干传感器,而世界最大的连接器和连接系统供应商TE公司执行副总裁Rob Shaddock告诉记者,TE公司不仅耗费巨资投入于智能工业和数据传感等新兴产业,甚至早已经实现自身的全面数字、智能化。从客户需求、到原型设计、再到生产线准备以及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跟踪,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其中差距,远在中国手机厂商堆砌参数的口水战之外。


中国制造“谋变”

未来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变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开发一个APP、演示一遍PPT,就宣称是重大投资项目的时代,已经明显不再符合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需求。只有先进工业制造业,才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推动生产力,这比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都重要得多。

奥迪佛山工厂,作为大众汽车在华兴建的最先进生产基地,也成为未来科技制造智能化的典型示范。

这座投资高达130亿元的先进工厂,却大大降低了日常生产成本。机器人数量超过800台、自动化率超过70%、6条主焊线均为100%全自动生产线、冲压车间实现80%自动化、激光钎焊、等离子钎焊……偌大的一个现代工厂,却只需要很少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场。因为人少地广,员工们甚至在生产线之间蹬上了自行车,灵活方便,又提高效率。

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剧增;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等等这些根本问题,都给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工业制造的历史性和战略性意义。在推出“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性工业发展规划时,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始终是坚定而明确的:不仅推动高端制造业的装备发展,更要推动由“制造”向“智造”的升级进步。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曾公开表示,“很多企业介绍智能制造的经验,就谈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这其实是典型的工业3.0的内涵。如果说工业4.0引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其制高点在哪里?应该是工业互联网。”

在“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之下,中国工业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利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进步,推动中国制造的全面发展。未来,还亟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实现生产力的增长。


海尔“透明工厂”

8月11日,海尔公司举行了一场“透明工厂”发布会,没有PPT、没有掌声、没有闪光灯,仅近通过智能制造工厂里的摄像头,就向全球实时公开工厂内的生产画面。

在海尔看来,传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不再适应用户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互联互通的个性化柔性定制生产模式就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机器人制造和管理自动化只是智能化的起点之一,因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升级,除了设备升级,更需要的是管理的自由,数据采集、反馈和分析的自动化。除了管理模式和先进设备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把工业制造的效率提高?就是数据链。也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柔性制造”。否则,再多的机器人,执行顽固的生产命令,也仅仅只是提升产能数字而已。

所幸的是,在中国政府颁布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已经将建立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共同促进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作为未来的国家战略。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大数据资源,所有的消费生产行为都在大数据里,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效率。而工业互联网,恰恰精准地实施了这一工业发展的方向。针对生产硬件和智能机器设备,集中反馈和管理数字链接和大数据,就能迅速提升工业制造的先进水平。

“不要过于迷信互联网,必须要与制造嫁接。”GE全球研发中心上海总经理魏斌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成为全世界基础的技术供应商,更多是只是这些技术的用户而已。”

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明白的是,只有形成工业互联网技术优势,才能促进中国工业制造的全面提速。


1%的伟大力量

“把燃油效率提高1%,能够为社会节约多少资源成本?答案是:数以十亿计。”

全球制造业巨头、美国GE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指出:工业世界任何微小的改变,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目前喷薄发展的是消费互联网,而未来必然是工业互联网的时代。

“消费互联网是横向的,是关于数以亿计人的连接。而工业互联网是垂直的,是指将行业深度的经验,转化为未来有用的知识。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所在,哪怕只提升1%的效率,也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伊梅尔特说。

目前,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平均水平是世界的1.8倍,更是发达国家的2到4倍。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经过多年奋力发展,单位能耗仍然高出发达国家20%左右。

拥有了先进设备就等于拥有了先进产能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作为中国市场的佼佼者,小米公司利用互联网实现了有效消费信息的管理,而富士康等制造工厂实现了巨大产能的最优效率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智能设备和通信设施,如果没有先进管理体系的辅助,依然很可能是僵化而低效的。尤其是在中国目前低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单纯依靠设备的更新换代,即便是用上再多的生产机器人,恐怕最容易增加过剩产能。最重要的,必须是综合效率的提升。

利用先进传感器和高效通信网络,加大数据分析和管理能力,并由此实现数据、制造和人的管理能动性相结合,才是高效运作的最优解决方案。

曾玉波,海尔前智能制造负责人和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历经中国先进工业企业制造发展历程。在他看来,成功的智能化工业制造,最终还是一种商业化的智能优化决策。

“所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最终还是要能够达成需求模式、供应模式、制造模式这几个大平台、大模块的逻辑协同协作。我们要的最终是一种商业智能,帮助优化决策。”曾玉波说。

如何实现商业智能呢?在曾玉波看来,目前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机器的判断,0和1的区别;另外一个是人的判断,它一定是基于可视的一种判断,让它图形化、可对比。而这些判断、决策和优化是属于智能顶端的东西,能够支撑它的一定是基于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要从数据采集源头就得到保证。


工业互联网“落地”

“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互联网,而是材料和设计制造。”GE全球研发中心上海总经理魏斌说:“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产业里几个热门项目,比如纳米材料、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等,他们背后的工业载体,都是先进制造业。”

目前,中国几家大型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工业制造智能化平台建设。包括阿里巴巴、海尔、美的在内的多家产值千亿级别公司,都将未来竞争优势,寄托于高效、智能的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制造。

的确,再热门的互联网硬件和智能产业,都必须依赖先进发达的工业制造为基础。工业互联网,也正从概念到现实,建立了观念与行为的新秩序,悄悄地改变着中国制造。

“工业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未来的理念,而是今天的现实。工业互联网正在全球落地,在中国生根。”GE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表示。

一直大力提倡工业互联网的GE公司,根据自己的理解,也提出了五项未来信息和工业化技术重点:一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二是智慧机器,都产生数据传感器采集的大量信息;三是研究大数据,以及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决策的分析能力;四是将工业互联网化的有效信息全部实现移动化;五是能够将有效数据信息转化到人,实现优化决策。

在此基础上,GE正式开发并提供了工业互联网的Predix软件平台,以期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信息数据的优化,实现最佳效率的商业决策。在GE的一个航空发动机项目中,每台飞机发动机都安装有60个传感器,在飞行途中不断收集和分析状态数据,就像一台飞行的计算机。在此基础上,基于性能的导航,提高燃油效率、使用软件进行优化,提高飞行的能效性能。

一些业内前瞻者,早已经踏出了这一步。目前,中国电信利用GE公司的PredixTM软件服务平台及相关应用,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数据通信、视讯服务等多种类综合信息服务,并开展影像云储存、远程医疗应用、智能制造等合作。而东方航空,也选择工业互联网来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利用GE的解决方案,已经实现在飞机分析应用、发动机管理分析应用、燃油管理项目、SEC 运行支持等领域的全面提升。

阅读全文请点击链接

飞机的智能手环 工业互联网步入高空

航空互联网

盛夏一到,南印度洋上潮湿的气流源源而来,令留尼汪岛上那座沉眠的火山云遮雾罩;附近海域,一块附着着大量藤壶的金属残骸缓缓浮出海 面——眼前这幅图景疑似马航MH370的末日符号。

这架飞机失踪数月后才重回公众视野,但它最后的时光至今沉坠于黑暗渊面下的海脊和悬崖。全世界都试图从破碎的信息中竭力破解这场空难 的图谱,而像MH370一样坠毁的飞机在人间留下一个共同的尾音:自从人类冲上云霄,飞行安全的历史便由血与泪筑成。

过去很长时间里,在黑匣子被寻获前,人类对飞机去向的追踪只能是徒劳的想象,但如今,一场航空领域的变革正在刷新安全工程,那些呼啸 着掠过对流层的庞然大物要想平安触地,已经成为数字化的命题。

一场由制造业巨头和国内航空公司携手掀起的工业互联网革命,搬动了大数据的魔方,将翱翔天宇的飞行体验引向智能时代。


黑匣子之外

尽管对几乎每个乘客来说,机长舱内的各种精密仪器素来神秘莫测,起降的过程似乎也只是重复演绎着空气动力学,没有多少技术上的变迁,但这已经成为业内通识:大数据正在成为护航飞行安全有力的臂膀。

“大家都知道黑匣子,其实现在每架飞机上还有一个QAR设备,记录了这个航班的1000多个参数,我们一年的数据有几个T的体积,空气动力学最根本的是和风有关系,这个设备帮助分析时间季节、航线、航班运行、油量和气象的信息,为飞机飞行在哪个高度层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春秋航空首席技术官兼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邱仲对记者表示。

“航空安全事故百分之六七十都发生在起降过程中,QAR大数据就直接贡献了安全经验,比如有时降落时遇到侧风,QAR对于如何掌握好飞机的姿态可以提供标准。”邱仲这样解释。据悉,QAR是快速存取记录器的英文简写,是一个带保护装置的飞行数据记录设备,可以监控飞行操作品质,通过遍布飞机全身的数千个传感器,如实记录飞行员自飞机仓门关闭、爬行、攀升、渐进到落地的整个航程的操纵动作。

东航副总信息师王斯嘉也告诉记者,公司首推的“营销地图”概念投产两年,同样是飞行安全命题中的大数据逻辑,“现在地图上点击任何一架飞机都能知道它的机长是谁,是否偏航,数据三秒钟更新一次,后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所有飞机在航路上都是偏右的,因为大家来回都靠右,相撞的几率就低了,我们也会实时跟踪发动机的转速,以及整个候机楼飞机停放、乘客流量的状况等。”

而为上述两家航空公司综合“绘制”大数据战略的GE研发中心航空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部门经理韩朝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目前在业内倡议的工业互联网革命就是让每架飞机都能戴上“智能手环”。

“简单地说,通过收集每架飞机累积十年的飞行数据,可以准确地预测发动机未来的送修时间,避免因意外故障导致的飞行延误甚至事故,通过安装在飞机各个角落的传感器以及工作人员掌上的信息平台,航空公司还能实时监测每个航班的飞行环境、耗油情况以及乘务员的排班情况等。”韩朝如是说。


让飞机变得“聪明”

据韩朝深度解读,与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环”相比,其实大数据不仅仅是为飞行风险铺厚安全垫,更是为飞机配置了一颗更优异的大脑,在这台“中央处理器”的统筹下,飞机将整体变得更“聪明”。

“一般发动机即使没有发生问题,一万次起降后也要送去维修,这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发动机来说,已经很危险了,GE有一个远程诊断部门,可以收到发动机实时传输过来的参数,基于一些条件来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严重的就可以等到收到信号后再维护,尽管信号和警告无法完全揭示未知信息,但这种维修模式比传统人工检查的准确度高。”韩朝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航还是GE发动机分析的唯一合作伙伴,而在与东航的合作中,上述预测模型被证明拥有80%以上的准确性,帮助航空公司节约发动机全生命周期内1%的维护成本。

在今年3月的航空峰会上,工业互联网引起许多航空公司兴趣,甚至有人当场询价。据悉,一个关键的变革是飞机原有采取固定周期维护检测,后来演变成基于一些发动机数据做具体检测,现在则能够实现对维修时间的预期,这对于预估发动机磨损的关键因素、测算每年在维修方面的支出等都有助益。

而在大数据框架下,GE还会收集航空公司的飞行运营数据,找出飞行员日常操作和航空潜在风险因素,针对性地加强飞行员培训,减少因操作不当形成的折旧费——GE在这方面的合作方包括春秋航空在内。

另一方面,令飞机变“聪明”的“智能手环”还可以为高效飞行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不同的生活和运营环境下,发动机也有不同状况,维修间隔和遭遇的损坏程度不一样,我们的工作就是基于历史数据去筛选关键因素建立模型,预测发动机还能坚持多久,什么时候需要维护,戴上健康手环后,不仅能够收集发动机的健康数据,还可以帮助规划整个机队的运营,安排一些备用发动机,使航空公司合理安排自己的资金流,规划备件的采购,减少不必要开支。”韩朝对记者表示。

“我们也会给飞行员提供更节省燃油的飞行建议,就像在不同路况环境下开车,在限速80公里的拥堵道路上,随时可能刹车,就不能一下子把速度加到80码,而在限速130码的高速,我们给出的建议就是尽快加速到130码。”


大数据“交响乐”

事实上,大数据的应用是当下民航业生态革命重要的组曲之一。按照东航总经理刘绍勇的说法,数字化是航空公司的最高“学派”,“2009年时社会都在走信息化,我们处于唱山歌的阶段(电子化),第二个阶段是大合唱(智慧化),现在是交响乐(智能化+互联网)。”

而大数据也正是GE早在2012年提出并倡导的“工业互联网”概念最核心的内涵。记者注意到,从内涵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更像是今年国家层面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先声。

据悉,工业互联网就是旨在依靠机器以及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分析软件打造智能机器,实现人、机器和数据的无缝协作,开创机器与智慧、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迄今为止,GE在中国开展了12个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逐步推动40多个大数据分析应用落地,航空业正是受惠于效益增值的其中一个领域。

此前,GE还和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GE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平台与中国电信的电信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对接,航空是这场推动互联网+产业升级革命的重地之一。根据合作协议,GE公司的PredixTM软件服务平台及相关应用对接中国电信的电话、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移动通信、数据通信、视讯服务等多种类综合信息服务,为目标客户群提供应用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实际上就是智能化的生产和智慧化的工厂,为什么美国、德国和法国分别提出了再工业化、工业4.0和新工业,李克强总理又提出2025,都是为了寻找产业互联网的答案。”王斯嘉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他的观点认为,以往资源缺乏和信息不对称是未能实现上述目标的原因,“现在流量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产品质量如何?我们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形容为飞机的两个发动机,中国提出2025,就是企业的虚拟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将带来生产方式和组织架构的变革。”

GE数据研究显示,如果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成本节约方面实现仅仅1%的成本节约,未来15年如能节约1%的燃油,就意味着中国将节约30亿美元的燃料成本。

另外一个潜在的收益是避免资本成本。一架双发动机宽体商用喷气式飞机每个飞行小时的维护成本大约平均为1200美元。2011年,商用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时间为5000万小时,也就相当于每年的维护成本为600亿美元,仅发动机维护就占总维护成本的43%。如果工业互联网把发动机维护的效率提高1%,商用喷气发动机的维护成本就将减少2.5亿美元。

一个看得见的案例是:春秋航空部署了GE智能发动机监控诊断技术,仅2012年一年,就防止了数次计划外发动机拆卸(UER)和停飞待用(AOG),相当于节省了超过21万美元的可能性费用,将发动机可靠度提升到99.98%,为机队保持95%的高使用率起到了支撑作用。

阅读全文请点击链接

能源魔法的中国探索 工业互联网接通电厂

能源互联网

很少有异乡人能像Harry一样忍受科克郡冷峻阴霾的冬日,那里似乎只有拨开荆棘丛才能看见的深粉色花朵和永远灰色的朦胧雾气。

过去四年间,Harry服务于爱尔兰西南腹地的Whitegate电站,终日打交道的,除了像被上帝之手打翻炭桶般的晦暗天色,就是站内发电机组的 各种意外故障。

一年前,他的这种茫无头绪的工作节奏得到改善。这座为爱尔兰10%家庭供电的电站内布置了超过140个传感器。“这些身量迷你的检测装置就 像当地童话里经常出没的精灵。”Harry对记者打趣说,在故障预警方面,这套系统拥有远超人脑的敏锐。

事实上,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不间断地“破译”和传送着站内所有硬件资产的运行数据。而在中央控制室,通过综合视图,Harry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个机组零件的小毛小病,不必等到酿成危 局再做处理——谁都知道,没有比临时关停机组送去维修更大的损失了。

如果打开全球工业互联网地图,Whitegate所在的科克郡绝对不是仅有的样本,渴望升级的西方列国都在致力于将智能植入制造业,而正在加速布局“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也已经悄然启 程。


智能风暴

在距离科克郡跨过6个时区的美国东岸,电力工程师Aaron则是Harry的知音。早上,他坐着通勤火车,穿过覆盖着桦树和橡树的高山、矗立着红色谷仓的农田,抵达最早由荷兰殖民垦荒的 小城斯克内克塔迪。

斯克内克塔迪现在是工业乐园,集聚了美国大量制造业公司。Aaron供职于将总部坐落于此的一家制造业巨头,最近他的日常工作听起来开始带有魔幻色彩:透视处于燃烧状态中的燃气轮机,可以观察涡流、化学和声学变化的过程——就像用慢镜头和慢速快照记录下来的影像那样。

“通过建模软件,这就像是一台现代数字显微镜,能够帮助审视整个燃烧细节,用来掌握和完善燃气轮机的关键信息。”Aaron告诉记者,这种可视化的智能设备最终将提高燃气轮机的效率,并实现节能减排。据悉,这一系统由GE和Cascade团队联合开发。

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国,工业互联网在美国的触角延伸相当广泛。早在2009年,美国第三大公用事业企业佛罗里达电力与照明(FPL)就陆续投资8亿美元在全美35个县安装了450万个GE公司制造的智能电表,并升级了145个地方电站。

FPL还专门建立了一张网络地图,用户可以在线发布停电信息并追踪社区内的停电及设备维修情况,由公司在博客、推特和脸谱上实时更新。这种大数据管理思路帮助FPL在2012年的平均电力中断时长缩短到了66分钟,比前一年改善了20%之多。

南方佛罗里达的成功也令中部城市芝加哥艳羡。全美第四大电力公司ComEd已经宣布,预备在未来十年中投资26亿美元用于电网更新,包括购买400万个智能电表。

根据美国电力研究所的估测,到2020年,智能电表技术将能把美国因电能中断造成的损失降低75%,为工业节省1500亿美元。

再往北面延展,美国与加拿大边境一个叫Potsdam的村庄甚至也已加入工业互联网的阵营。为了将当地的地面电力设施从经常肆虐的冰暴中庇护完整,美国电力公司国家电网、美国能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克拉克森大学联合GE一起研究开发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可见工业互联网在欧美版图上深耕已久,而中国能源企业也在破冰之后开始了乘风破浪的远征。


中国样本

门砰得一声关上后,杨正中翻开了刚送来的数据报告。案桌上的一盆蟹爪兰正开得烂漫。静默良久,这位副总经理在仔细审视了华能金陵燃机电厂的运营细节之后,唇角浮出欣慰一笑。

“看来我们对大数据分析的运用还是有收益方面的成效的。”杨正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悉,2014年9月华能与GE合作,在金陵燃机电厂建立了数据与技术支持中心,作为工业互联网的一次本土探索。

“有一次机组检修完毕,我们发现恢复处理并不理想,最后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判断后排除了存在严重的设备故障,通过一些离线分析解决了问题,避免了损失。”杨正中对记者回忆。

据记者了解,华能金陵燃机电厂是江苏电网的骨干电厂,发电量占南京市发电规模的八分之一,同时也担负着南京东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近一百家工业用户的供热任务,而和科克郡的Whitegate电站一样,引入GE的数据与技术支持中心也是旨在进行即时数据分析,作出相应预警。

“数据与技术支持中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单元机组的数据采集服务器和工业设备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前者是负责采集四台燃机和两台汽机的运行数据,并将运行数据导入应用平台,应用平台则内嵌了20多种分析模块,经过这些分析算法的解读以及专业工具专家的协助为机组的运行提供了故障预警和性能分析,可以帮助现场人员快速做出诊断。”杨正中对记者解释道。

作为工业互联网的灵魂所在,大数据的运用意味着可以将机组和机群的运行成果制成报表,通过调用历史数据,对全球机群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中心还可以实现对燃机性能的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和对比。其中,基础对比数据的主要来源即是GE位于亚特兰大的全球数据与技术支持中心超过1600多台/套GE燃机和汽机运行数据。

南京往南探至海岸线,一些出现在堂吉诃德世界里的风车正鼓动着猎猎声响——路人并不知道这些看似恒久的“巨人”也在演绎着智能旋风。风机靠近地面位置的控制室内,各种运转参数都被传感器连接到分公司电脑,可以实现自动报错。

而风电场的所有者江苏龙源电力的总部大屏幕上,分布着四种颜色的色块,用来表示所有风机的运行、待机、维修和故障四种状态。同时还有七大风场传来的各风机部件的图像信息,这令每个分公司的值班人数降低到1-2人。

据记者了解,龙源电力的风机大多来自GE,为了与其它协调品牌之间的信号传送制式,公司特别研发了一套数字化系统。


未来图景

不止是能源领域,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在航空、医药等多个维度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助力。而工业互联网概念的倡议者和推动者、GE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也曾多次重访中国。其实早在1983年,他就初次来华,可以算得上是见证改革开放完整进程的“中国通”。在他看来,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仍是一片蓝海。

“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是在于把这些横向的技术,比方说联网的技术和垂直行业的技术连接在一起,再比如医院的电子病历,这个联网的整个价值的只是5%,但如果把系统和决策以及诊断、预防结合在一起,就会有更大的价值。” 伊梅尔特对记者表示。

他提出,不止是传统化石能源的发电领域,工业互联网的“系统”中还囊括了数字化风电场,通过软件+控制的平台提升风电场的发电输出,最高可以达到20%,这对于满足中国未来发电量需求意义重大。

GE油气的相关负责人Ashley Hayes则表示,在油气行业,大数据同样大有可为。“我们最近和埃森哲一起做了一个调查,97%的油气客户表示数据分析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她对记者分析,油气行业每年计划外停机率大概是10%,超过整个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对于中型的LNG的设备来说,这就意味这每年要损失1.5亿美元的利润。”据介绍,大数据加上分析有能力帮助油气行业释放6%到8%额外的产量。

值得一提的是,追逐“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依然有许多有待改善的空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水平整体偏低,中国工业的网络就绪指数在全球排名第58,单位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都有自己的制造业,都希望自己的制造业附加值更高,在这样一轮浪潮中,一个国家和一个公司要想胜出,必须充分使用数字工具,中国把‘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两个愿景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连接,这样的连接能够带来中国所需要的发展。” 伊梅尔特如是说。

阅读全文请点击链接

云端医疗走进现实 工业互联网颠覆医院

智慧医疗

都说在中国买房难,直到不久前查出怀孕,陈薇才发现原来预定一张产房要比看房艰难得多。“原本以为现在离预产期还早,没想到托朋友去家附近的妇产科医院问了一圈,才发现那里的产房已经预约到明年了!”

在妈妈社区群中问了一圈,陈薇才了解到,与自己同样为了宝宝“备战”中的女性同胞为数不少,甚至还有人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上海排队挂号。虽说身处优质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国际大都市,有着像国妇婴、红房子、一妇幼这样的全国知名的妇产科医院,每年多达23万例,平均每天630个新生儿诞生的生育浪潮仍让产妇及其家庭为 了PK一张床位而苦苦犯愁。

作为已将网购当成家常便饭的80后,陈薇在收集医院服务信息时不禁想到,有没有一种网络能够像淘宝、京东那样改造医院,让看病过程如同网购那样一目了然,只需点击手机屏幕,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完成咨询、预约、诊断、付费,让高不可攀的医生成为“客官”们口中那声熟悉的“亲”?

就在“陈薇们”为了排队挂号想尽办法的时候,另一头的医疗机构也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名为工业互联网的革命:医院的挂号台、验血室、放射科、手术室、药房正逐步连上网络平台,让医疗数据在各个平台成员间共享。


用互联网请名医看病

陈薇或许应该感到幸运,假如她身处四川某个偏远的县城,不要说挑选医院,就连做个常规的超声波产前检查恐怕都是个媲美哥德巴赫猜想的大难题。

曾有一名西北的卫生院负责人感慨到,卫生院对付头疼闹热方面的小毛小病还行,像肝癌、胆结石、心血管这样的大病,只有二级医院以上的大医院才能看得了。

一位长期在四川成都基层医疗市场扎根多年人士则进一步解释到,“三甲医院使用的是100万人民币一台的数字化设备,乡镇医院使用的却是几万块一台的胶片模拟机。”在他看来,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相当于一张黑白水洗照片和彩色数字照片之间的差别。

在数字化的时代,去医院放射科做一次CT或者MR检查,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几分钟。医生能够在电脑上任意放大和缩小影像图片,让微小的病灶暴露无遗,如果自己不能确诊,轻击鼠标就能将数据发送给专家会诊。

而位于偏远地区的县城和乡镇基层医院,则仍处于黑白胶片阶段。基层医生的大多数时间不是花在给病人看诊,而是在暗房冲洗胶片,黑白胶片的低分辨率又阻碍了医生对病情的及时诊断,病人即使想要转诊,也无法使用小诊所拍摄的模糊图像。

在过去十几年中,互联网的出现曾让城市与农村间的距离前所未有地靠近,那么如今,社区小诊所又能否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一改村民长途跋涉去他乡看病的痛苦局面?

GE医疗大中华区X光产品经理郑晓军和他的研发团队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思维中获取了灵感。与其让卫生院丢旧的黑白胶片机,不如设计一个小配件,将胶片转换成数字图像,这就是iDR这款X光机数字系统产品诞生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手提箱大小的X光机读取设备的帮助下,成都市内的三级医院华西医院成功地与下属600多家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对接,让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所的医生能够得到上级专家的远程会诊支持。

这早已超越了消费互联网简单的交易功能,除了远程会诊,更有远见的医院正在第三方数字平台的帮助下,将医生笔下的一张张处方变成云端平台中的一份份数据,在智能软件中寻找着最匹配的治疗方案。


用大数据的智慧诊断疑难杂症

B超、超声、彩超,医院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但这并不总与医院诊断的能力完全画上等号。

在妈妈群中常年置顶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前四维彩超要不要做?专家的建议往往似是而非,只有特殊病例才适合四维彩超,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特殊病例”这个特殊族群?这也让包括陈薇在内的许多病人感到疑惑,有没有一种智能软件能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与第三方合作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将个体病例汇总入大医院,甚至是区域性的疾病数据库,也让曾经的疑难杂症也有机会在初期就提早得到筛查和精准诊断。

从三年前起,河南省最大的三甲医院郑州大学一妇院就通过下属新密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在省内构建城市及农村的脑卒中病例筛查和数据汇总工作,迄今为止已经数据库中已存有将近550万个数据。

据为该项目提供筛查设备和平台技术支持的GE医疗大中华区市场部战略经理张韬介绍,在目前的数据基础上,如果持续观察3-5年,就能采用智能分析软件计算出国人最容易引发脑卒中疾病的症状,以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而在现阶段,郑一大通过服务器上的在线信息系统,储存来自下属县市级医院和乡镇社区卫生院的超声检查图片、症状和治疗情况,而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分类病人属于早期、中期还是晚期。

“我认为这离智能还有些远,真正的智能,软件应该能够根据图片自动判断病人的病症。”曾经是一名体制内外科手术大夫的张韬在展望智能医疗时说到。

他的同事郑晓军对此也有同感:“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几十年了,但区别在于互联网只是把大家连起来,但互联网+会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挖掘,开发一些利用这些资源的服务。”

但说到大数据在医疗行业更大范围的应用,张韬依然充满信心:“目前一妇院拥有所有数据的权限,而其他下属医院只能调取自己的数据。但如果给他们开放权限就能看到,只是个网络权限设置的问题。”

张韬所说的医院信息壁垒,正在医院和医疗技术提供商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医疗展会上, 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上海虹桥区域将迎来一个“超级影像平台”,该区域的8家医院将通过这个平台共享影像资料。这意味着,病患反复排队、检查将在这里成为历史。

可以想象,如果类似的共享平台能够引入到癌症、肿瘤等其他慢性病领域,攻克这些疑难杂症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云端医院如何走进现实

从整个中国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状况来看,许多医院已经具备了云端医院的网络基础,只是这些平台的覆盖面还仅限于某家医院,甚至是某一个科室以内,而在市场上,也涌现出一大批以移动医疗为方向的创业团队。

目前,全国分娩量最大的妇产科医院之一,上海第一妇幼保健院正在院长段涛的带领下进行一场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化改革。

“之前的一些移动医疗应用根本没有抓到医疗的痛点,所以我们也不得不要放下手里的活,掺和进来,”当提到医院互联网化的初衷时,段涛说到。 就在一个月前,上海一妇婴宣布与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展开移动支付、网络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合作。段涛认为,作为医院如果不去考虑互联网和移动医疗,对患者来说体验也会非常差。

目前,上海一妇婴的官方网站已积累了35万活跃用户,有五分之一的用户直接使用手机挂号、付费、领取报告,并有40%的人用手机预约产房,在家中接收产妇实时信息的真实景象。

在段涛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先行者看来,挂号网这样的移动医疗服务还仅仅是个开始。据了解,上海一妇婴正在与百度筹建一个O2O医学检测平台,其服务范围不单是位于上海的妇产科医院,甚至还可能辐射到整个中国乃至境外的市场。

“我们站的高度是产业高度,想的是平台,做的是战略,医院不仅是创新入口,而是希望将整个生态做的更好。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移动医疗,而是全面拥抱互联网化。”段涛说到。

云端医院的建设势在必行,但这并不能只是医院自己的闭门造车,还需要更多来自外部软件技术供应商的支持。

在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艾力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庄一强博士看来,从90年代初至今,中国医院在院内、临床、实验室、放射科、影像这五大领域分别实现了数字化的应用,可以说,医院互联网已经有了骨骼,但仍缺少与外部流动的血液。而这活力的来源,就来自于企业和患者。

“现在就相当于每家医院自己开个小店。这个设想是好的,但关键是谁愿意去那里交换信息?这里涉及到医院信息的保密性,患者的个人隐私。”庄一强说到。

在庄一强看来,真正能够打通两者,将医院数据和公众需求联系到一起的,应该是像谷歌、阿里巴巴和GE这样具备承载高安全性工业数据的第三方平台。

段涛所期望的“医疗生态”和庄一强所提出的工业级医疗平台,也正在中国逐步形成中。据悉,GE医疗今年正与汕头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开展一套健康与疾病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将有望提前对重大疾病,例如SARS,癌症等,提前监测与预防。

互联网不仅将影响医院自身的诊断效率,也将为整个城市乃至地区内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带来飞速升级。

“今年在医疗方面我们会有七到八个大的应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在做,不仅仅是医疗,其他的业务部门也有同样的试点项目在执行,我们希望和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摸索,使工业互联网不止是一个大家都在说的漂亮的词汇,而真正有一些项目可以落地。”段小缨说到。

阅读全文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