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谈到意大利,“艺术”、”设计“、”时尚“等词语马上就会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如今,意式风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而我们在讨论意大利文化和风格时,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达芬奇,被称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2016年7月15日—10月8日,“天才达芬奇” 世界巡展在广州东方文德广场举办,为期三个月。在本次展会中,观众不仅能感受到这位博学家的卓越才智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还有意大利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达芬奇是一位画家,
他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广为人知。
但通过他流传下来的手稿向我们展示出达芬奇的博学多才。
在音乐、建筑、天文、生理、物理甚至服饰等等方面达芬奇都有极高的造诣。
这是达芬奇设计的自承桥,
整座桥完全由木头搭建,
无需一颗螺丝钉或者一根绳子。
其承重原理是通过图形结构来分散外力,
据说外力越大,桥越牢固。
在战争年代,士兵们遇到河流阻碍又没有搭建材料时,
这样的自承桥就容易多了。
达芬奇还发现了重量和力的关系,
发明了运用杠杆、滑轮、齿轮等原理进行运作的不计其数的物品,
如脚踏车、滑翔翼、水车等。
据说达芬奇本人会弹奏多种乐器,
且创作过音乐。
这个是达芬奇创造的机械鼓,
当推动车的把手时,
齿轮转动其中装有挂钩的两个侧鼓,
挂钩就会使10个棒槌开始工作,
从而去击打打鼓。
美国业余油画家罗恩·皮西尼罗将《蒙娜丽莎》顺时针旋转90度,发现画中藏着四种动物,分别是蒙娜丽莎头部右侧的狮子头,右肩上的水牛头,左侧的左侧的猿猴脸和右胸部的鳄鱼。因此,皮西尼罗认为这幅著作的主题是“嫉妒”。
意大历史学家西尔瓦诺•温切蒂在使用了最先进的高倍显微镜分析后发现,“蒙娜丽莎”的眼中有一个字母“S”,而这可能代表着达•芬奇的学徒吉安•贾科莫•卡普罗蒂。从1490年开始,这位学徒一直与达•芬奇共事长达20多年,而这段时间又与达•芬奇创作该画的时间相吻合。温切蒂称达•芬奇师徒两人关系“暧昧”,并且可能是同性爱人,这也得到了另外一些史学家的赞同。
达芬奇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画家,对细节的要求尤其苛刻,但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中我们却没有看到蒙娜丽莎的眉毛。2004年10月,法国工程师帕斯卡尔·科特用他所发明的专利多光谱高分辨率照相机将蒙娜丽莎的眼部和表情放大了25倍,发现蒙娜丽莎消失的左眉位置上有一根眉毛的油墨迹。科特猜测:在达·芬奇创作此画的16世纪的佛罗伦萨,女子以薄眉为美,因此画作上本来就疏淡的眉毛,经过岁月的冲刷,极有可能“褪去”或被人误作灰尘而清洁掉了。
“蒙娜丽莎”被认为分为了四个图层,第一层是达芬奇画的肖像草稿,姿态类似但是尺寸大于现今的画作;第二层是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它覆盖了最初的草稿,专家推测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或者圣女的画像;第三层为《丽莎·格拉迪尼肖像》;第四层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画作左边的柱状物是草稿;达芬奇并没有完成这幅作品右手手指的绘制,但并不影响蒙娜丽莎的手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手”;蒙娜丽莎的手势为了遮住自己的肚子。
       达芬奇在建筑、桥梁、数学、绘画等领域成就斐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工匠精神”,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唯美的精神,这也是现如今值得借鉴的重要内容。
       而以达芬奇为代表,意大利这片近代文明思想的诞生地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意式文化,简单中不乏时尚与高贵,既具有古希腊典雅的优美,又具有古罗马的豪华壮丽,那份兼具理性与感性的交融让无数人着迷。
       也许正因为如此,蒙娜丽莎瓷砖才决定以达芬奇的作品名来做企业名,同时凤凰家居就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意式文化等问题采访了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先生,来谈谈达芬奇的“工匠精神” ......<详细>
结语:达芬奇拥有其他艺术家所不具备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天赋,善于运用科学观察来丰富他在绘画、音乐和雕刻上的创作,
作为一位天才完美主义者,有人说他的画技可以PK当今的照相机。
而这精神也正是时下大家热谈的“工匠精神”,
正如张旗康先生所说,向天才致敬,
我们需要用工匠精神来对待每一件事情。